一、 技術指標
1 、物化性能
外型尺寸:φ( 5~6 )×( 5~15 ) mm 條狀固體
堆密度: 0.7~08kg/l
強度:正壓≥ 1.96 × 10 6 Pa ,側壓≥ 50N/cm 。
孔隙率: 40~50% 。
活性:煤氣中含 H2S10g/Nm3時,可在數秒內脫至 1ppm 以下。
硫容:出口 H2S < 1ppm 時,工作硫容≥ 30% (重)出口 H2S < 20mg/m3時,工作硫容≥ 40% (重)
出口 H2S < 50 mg/m3時 ,工作硫容≥ 50% (重)
二、脫硫、再生主要反應原理
脫硫: Fe2O3● H2O +3H2S=Fe2S3● H2O+3H2O+63.0KJ
再生: Fe2O3 ● H2O+3H3O= Fe2O3● H2O+3S+609.0KJ
若氣體中 O2分子數與與 H2S 分子數之比大于 2.5 時,上述脫硫,再生反應可連續進行,則上述兩反應式合并為: H2S+1/2O2 ====== H2O +S ,氧化鐵相當于催化劑。
三、操作使用條件:
空速: 200~800hr-1(加壓或 H2S 含量低時可適當提高)。
線速度: 0.10~0.30 米 / 秒(空塔)
壓力: 常壓(或加壓至 3.92 × 106Pa 以內)。
溫度:常溫 20~130 ℃。
裝塔高 / 徑比: 3 以上。
水份含量:脫硫劑中水份起介質作用,其量應以小于 10% 為宜。
本產品為化學吸附型脫硫劑,隨與氣流接觸先后順序不同,其吸硫量不一致,為了使脫硫劑達到較高利用率,最好設置 2~3 個脫硫塔串聯使用。第一塔脫硫劑首次失活,將第一塔更新,氣體按 2-3-1 順序通過,然后更換第二塔脫硫劑,使氣體 3-1-2 通過,這樣可以使脫硫劑發揮最大的吸附量。
脫硫劑的更換周期和氣流的順序可參考下表:
周期 | 氣流順序 | 脫硫劑更新 |
1 | 1-2-3 | 1 |
2 | 2-3-1 | 2 |
3 | 3-1-2 | 3 |
4 | 1-2-3 | 1 |
脫硫劑用量由以下條件決定:
1 、原料氣中 H2S 濃度和氣體流量。
2. H2S 濃度要求值。
3 、脫硫劑更換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