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川金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蔣英波)
四川金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邊緣,緊鄰成昆鐵路,是一家生產能力為尿素 13 萬噸 / 年,硝銨 6 萬噸 / 年,合成氨 10 萬噸 / 年,及碳銨、甲醛、 CO2等多品種的中型化工企業。
公司目前擁有年產 4 萬噸和 6 萬噸合成氨裝置各一套,均采用成達化學工程公司設計的連續蒸汽轉換——中低變——苯爾脫碳——甲烷化—— 16Mpa 低壓法合成工藝。其中φ 1200 和φ 1400 合成采用軸徑向冷激式合成塔,并采用兩級氨冷,兩級分離的工藝技術。
兩合成塔現均使用臨朐大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 DNCA 型氨合成催化劑。
φ 1400 合成塔裝入催化劑 34.5 噸,其中上段軸向段裝預還原催化劑 7.4 噸。中段徑向段裝入 DNCA 型催化劑 11.2 噸,下段徑向段裝入 DNCA 型催化劑 15.9 噸。
φ 1400 合成工序工藝流程:
由壓縮機六段送來的新鮮氫氮混合氣,在 2# 氨冷器入口處補入系統,與 1# 液氨分離器出來的合成氣混合后,進入 2# 氨冷器,被管外蒸發的液氨冷卻到約 -6 ℃,合成氣中的氣氨冷凝為液氨,進入 2#液氨分離器,以分離液氨。在這里, 新鮮氫氮混合氣(補充氣)帶入系統的微量水份及 CO 、 CO2、油污,被液氨洗滌隨之排去,出 2#液氨分離器的氣體(循環氣)氨含量為4.074%,經2#、1#冷交換器回收冷量后,溫度25℃,壓力14.3 Mpa ,進入循環機升壓至 15.0Mpa 。循環機為活塞式無油潤滑循環機,出循環機的氣體,首先進入油過濾器,以除去可能混入壓縮氣體的機械潤滑油,然后進入φ 1400 合成塔外筒間隙,保護合成塔外殼,并從合成塔頂部出塔,再進塔外預熱器中被合成反應后的熱氣體加熱,被預熱后的氣體經主線和付線進入合成塔,約 70% 的氣體經合成塔上、下段的層間換熱器,被反應后熱氣體加熱至約 370 ℃,分別由上升管和中心管上升,在合成塔頂部的軸向觸媒層入口處混合,然后進軸向觸媒層,在催化劑作用下,劇烈反應,合成氨,放出大量的反應熱,使氣體中各組分很快趨于平衡。合成反應放出的反應熱,由反應氣體帶出,氣體出軸向層,經冷激氣(約 30%)降溫后再進入上段徑向觸媒層反應,氣體出上段徑向觸媒層,進入層間換熱器與管內的冷入塔氣換熱,反應氣體冷卻后,進入下段徑向觸媒層,出下段徑向層的反應氣體中,氨濃度達16%左右,反應氣體經下段層間換熱器,被冷卻至360℃時出合成塔,出塔熱氣進入合成廢熱鍋爐,產生1.4 Mpa 的中壓蒸汽,同時合成氣被冷卻到 230 ℃,然后進入進塔預熱器加熱入塔冷氣,合成氣于 55℃進入水冷器,在水冷器內,用28℃水將合成氣冷卻至33℃,合成氣的露點約為40℃,冷至33℃的合成氣,進入1# 冷交換器,與由2#冷交換器來的冷循環氣換熱,回收冷量。合成氣被冷到26℃后進入1#氨冷器,通過管外液氨蒸發,將合成氣冷到11℃。在2#冷交換器管間,合成氣被管內低溫循環氣冷卻到7℃,在這些冷卻過程中,合成氣的氣氨,大量冷卻為液氨,含有大量液氨的合成氣,進入1#液氨分離器,將冷凝的液氨分離。氨分離器頂部出來的氣體,與補充氣混合后,進入2#氨冷器循環使用。
為防止惰性氣體( CH4+Ar)在系統中積累,補充新鮮氣之前,在系統惰性氣體含量的最高點——1#液氨分離器出口,抽取少量合成氣排出系統,以保持系統惰性氣體平衡。此氣體與來自氨貯槽的閃蒸汽一起,送到老系統氨回收工序。
由 1#、2#液氨分離器出來的液氨減壓后,進入液氨換熱器,與冰機系統來的熱液氨換熱,回收產品液氨的冷量,被加熱的產品液氨溫度33℃,在液氨貯槽中,閃蒸出溶解在液氨中H2、 N2、 CH4、Ar氣體后,送尿素裝置。
主要設備一覽表
合成塔 | ф 1400mm H=17519mm 軸徑向冷激合成塔 |
進出塔預熱器:
| A:ф700mm F=211m 2 B:ф700mm F=210m 2 |
合成水冷器: | ф 840mm F=323m 2 |
1# 冷交換器 | ф 500mm F=55.4m 2 |
2# 冷交換器 | ф 500mm F=64.1m 2 |
2#氨冷器: | ф 600mm ф1200mm F=64m 2 |
1#氨分器: | ф 800mm H=3432mm |
2#氨分器; | ф 800mm H=3461mm |
循環機 A、B、C
| 2ZDZ5.5-6/139-149 P 入 =14MPa P 出 =15MPa 電機:N 電 =185KW 380V |
催化劑升溫還原情況
于 2001 年 4 月 3 日引入二系統氫氮氣升溫還原。 4 月 6 日軸向
床層溫度 340 ℃催化劑 就開始出水, 4 月 8 日,中段徑向段在 390—400 ℃ 出現自然恒溫現象,底層溫度提至 450 ℃ 以上達 3h ,出口水汽濃度
連續 3h 小于 10ppm, 還原結束。還原主期水汽濃度多數小于 2000ppm, 短時間內曾達 3200ppm, 因升溫還原過程中曾出現一次停電和電爐多次跳閘,延誤升溫還原時間 60—70h, 共用時 240h ,比計劃多用 50h, 整個還原過程分層還原控制較好,水汽濃度易控制。催化劑升溫還原比較順利。
目前催化劑床層熱點控制在 480 ℃ ,徑向床層溫差在 5 ℃ 以內,合成塔滿負荷的出口氨含量 16.8% ,氨凈值 12-13% ,單塔能力達 7.8T/h 合成氨,超過設計能力 4% 。
φ 1200 合成塔在 2001 年 11 月換催化劑時裝入 DNCA 型氨合成催化劑共 23.0T 。其中上段裝入 DNCA 型催化劑 4.3T ,中段裝入 DNCA 型催化劑 7.8T ,下段裝入 DNCA 型催化劑 10.9T 。升溫還原時間共計 140h 。比計劃提前 15h 。目前滿負荷單塔能力 5.7T/h ,超過設計能力 9.4% ,較更換觸媒前增產 11.5% 。
生產運行情況:
自 2001 年 11 月還原結束后轉入正常運行,整個開車過程一次成功。全廠生產開啟 2 臺 6M12 壓縮機,平均日產合成氨 125 噸,ф 1400 系統開啟 2 臺 6M16 壓縮機,系統壓力 14.7Mpa ,惰性氣體含量 10.0%, 氨凈值 12-13% 左右。系統阻力在 0.3Mpa 左右,熱點:軸向層 480 ℃;上徑向層 485 ℃;下徑向層 474 ℃。我公司兩套系統合成塔內氣體流程一致,溫度控制基本相同。
通過兩套系統近三年運行情況綜合評價;采用 DNCA 型氨合成催化劑后,較以前有以下幾點:
1. 活性穩定。特別是低溫活性好,在使用中軸向層、徑向層進出口溫差比以前高 5-10 ℃,出口氨含量增長 1% 。
2. 物理性能好,以往 4 萬噸裝置使用的催化劑在初開車時合成塔阻力 0.4Mpa 隨著系統運行阻力漲到 1.0Mpa ,而 DNCA 型催化劑初裝開車阻力 0.2Mpa ,兩年多阻力無明顯上漲。
3. 采用 DNCA 型催化劑后,由于單塔合成率提高,系統壓力明顯降低,節約了動能。
附φ 1400 合成系統運行情況:
指 標 時 間
| 氣 體 成 份 | 壓力 Mpa | 循環量 | 溫 度 ℃ | ||||||||||
循環氫 % | 甲 烷 % | 入口氨 % | 出口氨 % | 合成塔 入口 | 萬 m 3 | 軸向層進口 | 軸向層熱點 | 上徑向層進口 | 上徑向層熱點 | 下徑向層進口 | 下徑向層熱點 | 合成塔二次進口溫度 | 合成塔出口溫度 | |
2001.4 | 60.2 | 10 | 3.57 | 16.5 | 14.8 | 11.2 | 314 | 485 | 372 | 487 | 420 | 460 | 210 | 360 |
2001.10 | 60 | 10.7 | 3.62 | 16.77 | 14.9 | 11.0 | 312 | 484 | 371 | 488 | 417 | 467 | 217 | 362 |
2002.6 | 61.3 | 10.9 | 3.55 | 16.82 | 14.9 | 10.92 | 317 | 487 | 370 | 486 | 421 | 470 | 218 | 361 |
2002.12 | 61.7 | 10.7 | 3.50 | 16.79 | 14.8 | 11.2 | 320 | 488 | 371 | 489 | 422 | 472 | 220 | 364 |
2003.6 | 61.0 | 10.6 | 3.59 | 16.82 | 14.9 | 10.87 | 318 | 486 | 372 | 487 | 420 | 465 | 218 | 359 |